2022
12-05
張敏濤,1943年 12月出生于上海,1960年 在上海工藝美術學校學習,1964年 上海工藝美術學校畢業留校任玉雕老師,1972年 在上海工藝美術研究所任設計工作,1974年 在上海玉石雕刻廠工業中學任美術老師,1991年 離開上海玉石雕刻廠從事玉雕設計工作,2009年起被聘請為英合玉器家玉雕設計師
2022
12-05
清代,由于揚州地處運河、長江交匯處,漁鹽漕運業十分發達,城鄉經濟、工商業的繁榮,使得揚州的玉雕也發展迅速,尤其在乾隆年間(1736-1798年),喜好玉器的乾隆皇帝成為揚州玉器發展的重要推手。乾隆年間,揚州是宮廷玉器的重要生產基地,在揚州建隆寺設有玉局,由朝廷掌控派聯絡員指導和安排管理玉器的生產事宜。完成后的玉器作品一方面為宮廷陳設之用;一方面用于對臣下的獎賞。揚州玉器進入了一個全盛時期的同時,又尤以承制清廷大型玉器而聞名于世。
2022
12-05
一個朋友寫的,真實石佛寺和石頭生意及業余生活的貼切記錄,不夸張,不回避,語言通俗,評價理性。一個單一的能頑強的堅挺到現在并養育了輻射周邊的大批農民的玉石產業,令我一直嘖嘖稱奇。這里的浮浮沉沉,喜怒哀罵,世事變遷,在我腦子里憋啊憋啊,終于憋出來了這個連載,我希望自己能寫出一個真正的石佛寺。
2022
12-05
中國古代玉雕的眾多作品中,留皮的作品占很小的比例,絕大部分玉雕作品是無皮的,一方面和和田玉籽料的開采數量有關,另一方面,也跟和田玉的功用,統治者的要求與審美,以及工匠對玉的理解有關。俏色,是現代玉雕區別于古代玉雕的標志,相反,也造成了市場的眾多亂象,比如說籽料染色、造假、為了留皮而忽略美學的角度等等??陀^看待和田玉籽料之皮,正確認識籽料與山料的關系,合理使用手中每一塊良好的玉石,是玉雕界應該反思的。
2022
12-05
每一塊和田玉,都是天地間之精華,大自然之精靈,是天地賦予人類的瑰寶,彌足珍貴。凡者,讀她的珠圓玉潤,傾國傾城;憚者,讀她的歲月滄桑,難能可貴。每塊玉都是歷經大自然千萬年的考驗和造化恩賜于人類的靈物,都是采玉人用艱辛和汗水換來的。對于和田玉及玉雕,今天,我們來聽聽玉雕大師崔磊是如何看待的?! 枺河衿鲀r格如今節節攀升,在您看來,主要原因在哪? 崔磊:玉器這么貴,跟炒作抬價分不開?! 枺撼酥?
2017
12-18
張煥慶和田玉籽料人生如意擺件14.0×3.8×2.3cm85.5g 中國玉石雕刻大師張煥慶是海派玉雕花卉類作品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享有寫實派系的“玉雕三弟”之譽,他的花卉瓶雕刻一直以來在滬上備受關注。其作品玲瓏高雅,寫實自然,得到藏家的一致認可?! 垷☉c主攻花卉瓶人物類作品,作品雕刻整體構圖的完整,工整規矩,工藝細膩,對稱性把握十分到位?;ú莸牡窨套⒅亓Ⅲw性和靈活性,突出作品的玲瓏、寫實和渾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