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2022

-

12

清代的揚州玉雕藝術鑒藏

來源:

網絡


清代的揚州玉雕藝術鑒藏

 

  清代的揚州玉雕藝術

  

清代的揚州玉雕藝術鑒藏

 

  清代的揚州玉雕藝術

  

清代的揚州玉雕藝術鑒藏

 

清代的揚州玉雕藝術

清代,由于揚州地處運河、長江交匯處,漁鹽漕運業十分發達,城鄉經濟、工商業的繁榮,使得揚州的玉雕也發展迅速,尤其在乾隆年間(1736-1798年),喜好玉器的乾隆皇帝成為揚州玉器發展的重要推手。乾隆年間,揚州是宮廷玉器的重要生產基地,在揚州建隆寺設有玉局,由朝廷掌控派聯絡員指導和安排管理玉器的生產事宜。完成后的玉器作品一方面為宮廷陳設之用;一方面用于對臣下的獎賞。揚州玉器進入了一個全盛時期的同時,又尤以承制清廷大型玉器而聞名于世。

揚州是玉器生產多元化品種的區域,大、中、小件,器皿、人物、動物、花鳥等樣樣俱全。在技藝上重于精琢細鏤,于規整古樸之中洋溢著典雅秀麗的韻味。熏、瓶、壺、杯、罐、盒等品種,工精藝巧,玲瓏剔透,最能體現揚州玉器鮮明的地方特色。其代表作有:《白玉鋬耳壽字杯》、《碧玉鏤空八寶紋花熏》、《碧玉雷紋扁壺》、《青玉鳳馱瓶》等。被清廷定為“揚州八貢”之一的《白玉如意》,用新疆羊脂玉琢制,玉質潔白無瑕,造型精致典雅?,F藏于揚州雙博館的《白玉羊》,明確鐫有“乾隆年制”款,也曾是貢品。

上貢給朝廷的玉器還有扁方壺、三足爐、梅瓶、蓋罐等。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玉器家楊伯達說:“碾琢大型玉山是清代中晚期揚州玉業擅長的‘絕活’,當時處于全國地位……特別是乾隆四十一年興起的加工數千斤重乃至萬斤重的大型玉器全部下派至兩淮鹽政。”這其中,記載較為詳細的作品有:《大禹治水圖》、《秋山行旅圖》、《會昌九老圖》、《丹臺春曉》、《云龍玉甕》、《海馬》等?,F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6件重達千萬斤的大型玉器,都出自揚州琢玉人之手,這在清宮造辦處檔案中均有明確記載。

高130厘米,重1000多斤的《秋山行旅圖》是乾隆最為欣賞的大玉山。乾隆三十一年(1766),新疆向朝廷進貢了一塊大玉石,這塊大玉石令乾隆想起了金廷標的一幅山水畫《秋山行旅圖》,于是下旨由宮廷玉作承做。然而,宮廷玉作的二十多名玉匠每天趕制,用了六個月日工,四個月的夜工,只完成了二成,進度異常緩慢。無奈之下,乾隆下令將玉料運往揚州加工。

這也是揚州奉旨碾琢這么大型的玉山。兩淮鹽政決定面向揚州招募能工巧匠。一番選拔之后,最終招募了3000名揚州玉匠。四年后,經過玉匠們日夜的辛勞碾琢,作品終于完成了。1770年,玉山經水路運回北京。乾隆一看之下龍心大悅。玉料上淡黃色的瑕斑變成了秋天的草木;玉料中的綹紋變成了峻拔的山峰,陡峭的崖壁,山間還隱約現出崎嶇的棧道,上有趕著毛驢的馱隊在緩慢行走著。作品構圖層次分明,布局錯落有致,秋意濃厚,意境高曠。乾隆三十五年和三十九年,乾隆還先后兩次為之賦詩贊賞。

之后的三十多年里,揚州又接連承制了5件千萬斤以上的巨作。其中就有的《大禹治水圖》玉山,其場面之宏大,人物之眾多,山林之重疊,工程之浩大,工藝之復雜,令人嘆為觀止,毫不夸張地說,在當時,也只有揚州玉工能做出這等“絕活”!

清代,因為揚州玉雕名聲震撼全國,因此,在中國玉器史上,出現了一次“乾隆工”玉雕高潮,而“揚州工”更是“乾隆工”的主要代表,這是揚州玉雕史上的光榮,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成年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在线观看国语|激情视频网站久久伊人五月丁香|在线免费观看高清无码殴美A片?|rihanhuangsewangzhi